你可以看到海域中央的一座靜謐謐、綠油油的小島--總督島(Governors Island)
,顧名思義,這是早年殖民地總督的駐地,以後兩百多年一直作為重要軍事基地,
這可不是一介百姓可以隨便光顧的,所以我和很多紐約人一樣,多年來對它視而不見。
上星期從互聯網上發現,總督島已從前年起,6月至9月每逢週末對公眾開放。
我們決定星期六去一探它的真面目,在南碼頭史泰登島渡口東側的一座古銅色候船樓裡,
排隊通過安檢,登上了半小時一班的免費渡輪。總督島距離曼哈頓下城不到 一英里 ,
只須七分鐘航程。一路上,熟悉的景色之外,今夏有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‧
埃利亞松設計的「紐約瀑布」 驚艷亮相,分別在布魯克林大橋橋堍和總督島碼頭等處,
駛離曼哈頓


不一會兒就踏上了小島的土地,這裡每到週末就會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,
吸引大家去參加,使這寧靜的島上增添了人氣。
那天正逢費格門特互動藝術節(Figment Festival),
許多奇裝異服的藝術家帶來了他們的得意傑作。熙熙攘攘間,
迎來一個手執水槍踩高蹺的大女孩,熱情地擺姿勢歡迎我們拍照。
往中央大草坪走去,只見那裡散落著形形色色、趣味盎然的藝術製品。
有個笑容可掬的男子正在引吭高歌,一位穿長裙的女士在旁翩翩起舞。
另一邊,有人不怕暑熱地戴著白色大皮帽、身披斑斕大氅,聚精會神揮毫作畫;
我先生上前招呼,請問是否蒙古大汗後人。他笑道別人也這樣問呢;
他來自烏克蘭,那裡很多人有亞細亞血統,就是這般穿戴的。
他喜歡這兒的環境,所以常來作畫。
總督島費格門特藝術節歡迎你





如果你懶得走路,島上有免費的小型環行遊覽車,海島風光盡在眼下,
或者還可以租用綠色自行車遨遊全島。我們喜歡東逛西看,所以走路最合適。
走著走著,忽然看到一隻碩大的烏龜,正在路邊草地上自在漫步。
我驚呼哪來的啊,莫非電子機器龜吧。它的主人現身了,笑著攤開雙手說,
你看我有遙控器嗎?真無奇不有啊!
一路環島閒逛,一面慶幸這寸金寸土的繁華大都會居然有這麼一片淨土等待開發。
站在綠意怏然的小島上,可以望到對岸摩天樓林立的曼哈頓,
一片海水隔離了那裡的喧鬧,還可以眺望人工瀑布、鄰近的自由女神像,
愛麗絲島移民博物館與布魯克林大橋。
眺望曼哈頓


邊野餐,邊玩耍、邊表演,各出心裁。
呼拉圈



有羅馬和維多利亞式巨廈、炮台碉堡、住宅小築、部隊營房……,
承載著歷史的風雲、時空變換的滄桑。
有的小樓前懸掛著深藍色的旗幟,表明可以進去參觀
,裡面雖然陳列著不同主題富於創意的現代藝術作品。
但是站在老房子裡面,那兒的氣息彷彿記錄了曾經的過客,
會使你浮想聯翩二百多年前是什麼樣的情境啊;而那些保存完好的室內結構和陳設,
本身也是極好的文物展示呢。
在北邊有一座褐牆白柱的大屋像極了影片《隨風而逝》中郝思嘉家的房子。
郝思嘉家的房子?
(1988年12月,美國總統裡根、候任總統布什與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在此舉行峰會)









如果乘渡輪去史泰登島,在紐約港外哈德遜河與東河之間浩淼的海面上,你可以看到海域中央的一座靜謐謐、綠油油的小島--總督島(Governors Island),顧名思義,這是早年殖民地總督的駐地,以後兩百多年一直作為重要軍事基地,這可不是一介百姓可以隨便光顧的,所以我和很多紐約人一樣,多年來對它視而不見。
上星期從互聯網上發現,總督島已從前年起,6月至9月每逢週末對公眾開放。我們決定星期六去一探它的真面目,在南碼頭史泰登島渡口東側的一座古銅色候船樓裡,排隊通過安檢,登上了半小時一班的免費渡輪。總督島距離曼哈頓下城不到 一英里 ,只須七分鐘航程。一路上,熟悉的景色之外,今夏有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‧埃利亞松設計的「紐約瀑布」 驚艷亮相,分別在布魯克林大橋橋堍和總督島碼頭等處,立起了四座高達 40米 的巨型人工瀑布,給烈日炎炎的盛夏帶來了清涼的感覺。
圖1 駛離曼哈頓
圖2 俯瞰總督島,遠眺曼哈頓
圖3 總督島岸邊的人工瀑布
不一會兒就踏上了小島的土地,這裡每到週末就會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,吸引大家去參加,使這寧靜的島上增添了人氣。那天正逢費格門特互動藝術節(Figment Festival),許多奇裝異服的藝術家帶來了他們的得意傑作。熙熙攘攘間,迎來一個手執水槍踩高蹺的大女孩,熱情地擺姿勢歡迎我們拍照。往中央大草坪走去,只見那裡散落著形形色色、趣味盎然的藝術製品。有個笑容可掬的男子正在引吭高歌,一位穿長裙的女士在旁翩翩起舞。另一邊,有人不怕暑熱地戴著白色大皮帽、身披斑斕大氅,聚精會神揮毫作畫;我先生上前招呼,請問是否蒙古大汗後人。他笑道別人也這樣問呢;他來自烏克蘭,那裡很多人有亞細亞血統,就是這般穿戴的。他喜歡這兒的環境,所以常來作畫。
圖4 總督島費格門特藝術節歡迎你
圖5 手執水槍踩高蹺的大女孩圖6 引吭高歌,翩翩起舞圖7 蒙古大汗後人?圖8 露天展品
如果你懶得走路,島上有免費的小型環行遊覽車,海島風光盡在眼下,或者還可以租用綠色自行車遨遊全島。我們喜歡東逛西看,所以走路最合適。走著走著,忽然看到一隻碩大的烏龜,正在路邊草地上自在漫步。我驚呼哪來的啊,莫非電子機器龜吧。它的主人現身了,笑著攤開雙手說,你看我有遙控器嗎?真無奇不有啊!
一路環島閒逛,一面慶幸這寸金寸土的繁華大都會居然有這麼一片淨土等待開發。站在綠意怏然的小島上,可以望到對岸摩天樓林立的曼哈頓,一片海水隔離了那裡的喧鬧,還可以眺望人工瀑布、鄰近的自由女神像,愛麗絲島移民博物館與布魯克林大橋。
圖9 眺望曼哈頓圖10 眺望人工瀑布圖11 漫遊的大龜
下午一點多,大草坪上樂隊大顯身手,遊客們邊欣賞,邊野餐,邊玩耍、邊表演,各出心裁。
圖12 呼拉圈圖13 多女散花圖14 輕鬆時光
這寧靜的小島上,擁有兩百多幢十八、十九世紀的古老建築,有羅馬和維多利亞式巨廈、炮台碉堡、住宅小築、部隊營房……,承載著歷史的風雲、時空變換的滄桑。有的小樓前懸掛著深藍色的旗幟,表明可以進去參觀,裡面雖然陳列著不同主題富於創意的現代藝術作品。但是站在老房子裡面,那兒的氣息彷彿記錄了曾經的過客,會使你浮想聯翩二百多年前是什麼樣的情境啊;而那些保存完好的室內結構和陳設,本身也是極好的文物展示呢。在北邊有一座褐牆白柱的大屋像極了影片《隨風而逝》中郝思嘉家的房子。
圖15 郝思嘉家的房子?(1988年12月,美國總統裡根、候任總統布什與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在此舉行峰會)
悠閒行走在這一幢幢古樓前,不免想像著當年的熱鬧。
據說荷蘭人在 1637年以兩把斧頭,一串珠子及一些鐵釘為代價,
從曼哈頓印第安族那兒買下了這座小島,當時名為殼果島,
後來作為英國殖民總督的官邸所在地,改名總督島。
美國獨立革命後,這裡成了軍事基地和軍械庫,曾駐有大批官兵,
內戰時期囚禁過南軍戰俘,兩次世界大戰都有遠征軍從此地出發。
值得一提的是, 1909年9月29日 ,蘭特兄弟發明的飛機,
從總督島起飛,進行世界上第一次水面上空飛行,繞行自由女神像後返航成功。
我們向南走去,那裡有柵攔攔住,現在全島面積172英畝;其中大部分,
即南部的103英畝,是上世紀初紐約市興建地鐵時挖出的土方填海而成,
上面有運動場和一些房屋,目下遊人止步,等待拆除改造後,再來見識吧。
1966年起,總督島交給海岸防衛隊使用了30年,1996年基地關閉,
這塊寶地命運一時未決。前總統柯林頓有意以一美元把它賣給紐約州,
但因州政府提不出接手後建設該島的具體計畫而作罷。
2003年1月31日 ,總統布希簽署命令,將該島正式歸於紐約州,
從此開始了它的新歷史時期。紐約州成立了「總督島保存及教育公司」負責管理及發展該島。
島上除了現已開放的「國家紀念園」(National Monument)等古蹟保留區外,
今後還將建設公園、人造山丘、沿海長廊和教育設施等;
昔日平民禁地的美麗島嶼很快就會徹底改觀,成為紐約大都會別開生面的旅遊兼書香桃源勝地。